一个“口”中间,左右上下各有两个“又”字,这样的结构组合起来是一个较为生僻但真实存在的汉字:叕。
一、“叕”字的字形与读音
读音:
“叕”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读音,常见的有:
zhuó(常用读音)
chuò(另一个常见读音)
少见的还有:yì、lì,但基本只出现在古文或少数词语中。
这个字笔画虽然多,但结构分明——中间一个“口”,上、下、左、右分别是“又”。看上去像四只手或四种动作围绕着“口”,构成了强烈的象形感。
二、“叕”的基本含义
“叕”这个字历史悠久,意义比较多样,常见含义包括:
连接、连续(读作
zhuó
)
《说文解字》解释“叕”为“连也”,意思是连接、连续不绝。例如:“叕雨”,意思就是连绵不断地下雨。这个用法多见于古典汉语中。
形容动作频繁或连续(仍读作
zhuó
)
类似于“接连发生”的意思,如《诗经》中就有“天叕雨”的句子,意思是天一直在下雨。
古代姓氏
“叕”也用作姓氏,在《百家姓》中虽然罕见,但历史上确实存在这个姓。
引申为“再”、“又”(较古义)
在古代文献中,“叕”有时候是“又”的意思,用作重复、再次出现之意。例如“叕言其事”,意思是“再次述说此事”。
表示草木连接生长
在某些古籍中,叕被用来形容草木相互缠绕生长,也是“连”的意思。
三、构字法与象形意义
“叕”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。从字形上看:
**“又”**在甲骨文中有“手”的意思;
四个“又”字环绕“口”,像是很多双手围着嘴巴,象征重复动作、不断接续;
因此引申出“连续”、“连接”等含义。
在古代,汉字常用象形的方式表示抽象概念,“叕”就是把“重复动作”和“连接”这个抽象概念,通过具象的“手”和“口”的组合表现出来。
四、文献中的出现与例子
**《诗经》**中曾有“天叕雨”的表述,指的是天空连绵不断下雨。
**《说文解字》**里将其解释为“连也”,强调其主要义为“连接”、“连续”。
在《汉书》中也出现过“叕”的用法,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连续状态或再发生的动作。
五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汉语中,“叕”已经不是常用字,但偶尔会在古文阅读、古籍注解中看到,或作为姓氏出现在一些家谱中。此外,因其复杂的结构和独特的外形,也被用作书法、设计中增加“古意”的元素。
在网络文化中,“叕”字偶尔也被网友玩梗,如:“叕叒双击666”,其中“叕”和“叒”两个字形相似且生僻,被用来表示“很多次”或“不断重复”,带有调侃和玩味的意味。
“叕”这个字虽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常见,但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古汉语背景。它从构字形态、语义延伸、文献记录到现代网络趣味使用,都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:
从字形来看,四个“又”围绕一个“口”,体现出“连接”与“重复”的动态美感;
从含义来看,包含“连续”、“连接”、“再次”等多层次解释;
从文化角度看,既出现在《诗经》《说文》等古籍中,又能与现代网络语言形成有趣的结合。
“叕”虽然生僻,却是一颗被掩藏的语言宝石,承载着汉字的历史韵味和创造智慧。
以上就是关于一个口两个又上下两个又读什么字有什么含义 的资讯,更多的资讯请查看攻略资讯。